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黃春波)
初春的臨澧縣修梅鎮(zhèn)沃沙村,滿山的藤椒苗抽出點點嫩芽,金黃色的油菜花點綴其間,美景如畫。但幾年前的沃沙村,還是一個背負著300多萬元債務的“窮窩子”。鄉(xiāng)親們說,是支書劉忠革帶著大家過上了好日子。
劉忠革今年55歲,是修梅鎮(zhèn)沃沙村黨總支書記、臨澧縣連續(xù)三屆縣人大代表。作為村里勤勞致富的典型,前些年,劉忠革自己開校車,種了15畝陽光玫瑰葡萄,包了一個8畝多的水塘,還經營了一個私立幼兒園,一年收入幾十萬元。
“剛開始只想安心開校車,種點葡萄,養(yǎng)點魚,一年下來也富足了??墒亲鳛橐幻宵h員、縣人大代表,村民都要我當支書,我也只能硬著頭皮上?!眲⒅腋锾寡?,任職的那一刻內心還是有些忐忑。“基礎設施薄弱,集體收入為零?!蔽稚炒宓乩砦恢闷В鹆贻^多,不利于農田規(guī)?;a,空心化嚴重,留在村里的鄉(xiāng)親們日子過得緊巴巴的,“沃沙村是由原黃土橋村、羅仙村、沃沙村合并而成的,合并之后,原來村子的債務也合并,全村總計欠債385萬元。”
怎么才能壯大集體經濟,帶領群眾致富?劉忠革決心從改善村基礎設施開始。他把朋友、鄉(xiāng)賢拜訪了個遍,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扶持。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和劉忠革的努力下,沃沙村開始整修堰塘溝渠,在已經硬化的村主干道上安裝路燈,建設村人防疏散基地。
“我自己的陽光玫瑰開始掛果豐收,不少村民看到我富起來,也開始種植葡萄、棉花、油茶等經濟作物,村民收入越來越多了?!眲⒅腋锝榻B,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,村里往外運農產品的車輛越來越多。
為了壯大集體經濟,在駐村工作隊的建議下,劉忠革還和工作隊前往重慶考察藤椒產業(yè)基地,回來后推廣起“農戶+合作社+產業(yè)基地”模式,村民以土地入股,在沃沙村開辟荒山900畝,一個大型藤椒產業(yè)基地形成。
臨澧縣人大代表、修梅鎮(zhèn)沃沙村黨總支書記劉忠革帶領群眾發(fā)展藤椒產業(yè)。
“等藤椒掛果后,每畝能為集體帶來收入1200元,村民每畝能享受200元流轉租金和基地分紅?!笔形神v沃沙村工作隊隊長鄭申介紹,2022年,沃沙村按照“鞏固傳統(tǒng)產業(yè),創(chuàng)新特色產業(yè)”的思路,在保留原有柑橘種植100畝、水產養(yǎng)殖140畝、油茶種植2800畝的基礎上,繼續(xù)保障糧食監(jiān)測點雙季稻種植1000畝,擴大優(yōu)質稻種植3000畝,種植棉花50余畝,種植藠果45畝,村集體收入在10萬元以上。沃沙村聘請村民務工,光工資就付了20多萬元。
“去年年底,我們村集體收入翻番,還清‘陳年舊賬’后,村集體賬目還有了結余?!眲⒅腋镎f道,近幾年村里的變化讓村民看到了村莊發(fā)展的前景,越來越多外出的打工人選擇回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。
“村民蔣華東去年租用村集體水面養(yǎng)殖甲魚、黃顙魚,一年收入超過100萬元,周邊好多村民都幫他打工?!弊咴趯掗煾蓛舻拇宓郎希瑒⒅腋锉硎?,自己將繼續(xù)發(fā)展產業(yè),帶領村民致富。
一審:周芝華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責編:周萌
來源:湖南法治報